“气候变化与适应:社会科学的视角”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气候变化与适应:社会科学的视角”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2014年10月14-15日,由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西南大学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与适应:社会科学的视角”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本会议由王晓毅研究员、艾丽坤博士共同主持,来自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社科院社会所、青海社科院、四川社科院、四川草科院、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吉首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乐施会(NGO)、全球环境研究所(NGO)等多家单位的近3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本会议的主要特点是召集了来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部门和NGO等多方面的专家学者,畅谈和交流中国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探讨社会科学家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目前中国生态脆弱地区的人文特点和面临的社会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气候环境变化双重作用下的结果,当地政府部门始终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多重挑战。社会科学研究的切入点在于强调该区域文化和社会的独特性,反映老百姓的需求和问题,在社区尺度(Community)和局地(Local)尺度上,与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探讨具有本土知识经验的气候变化适应对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繁荣服务。
近二十年来,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很多地区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退化,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对当地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发生在这些地区的社会问题都与环境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只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开展协同研究,才能提出科学、客观、因地制宜的解决手段。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独特性,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发挥本土知识经验的优势,帮助政府和百姓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是科学界面临的巨大挑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生态脆弱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政府和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处理好发展和环境的矛盾关系着这些地区未来的持续稳定和繁荣。科学家不能对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置身事外,应当积极与政府、资助机构、NGO、媒体等建立联系和互动,充分了解政府和百姓的需求,用科学数据和客观事实说话,开展以解决问题为宗旨的科学研究,满足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需求。与会专家表示,要不断扩大气候变化研究中社会科学家的队伍,加强与自然科学和其他领域的沟通和交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落实到具体项目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去。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065室
电话:86-10-85195561 电子邮件: cress@cass.org.cn